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sy06:面孔
上一版  下一版
  
sy06:面孔
 
上一版  下一版
电子版首页 > 第sy06版:面孔

72岁史庆芬出书写村史

《沙井村的变迁》《沙井村纪事》相继出版 诗集正在筹备中

2017年08月10日 星期四 社区报
史庆芬使用电脑进行文学创作
为拍摄这组“双马陶”照片,史庆芬7次进出顺义文管所

    沙井村

    72岁高龄活跃文坛,逐字逐句续写“变迁”。为寻人,走万里路不畏途远;为寻物,脚步踏破顺义文管所门槛;为记录,近20年收集资料终成书卷。别人安享晚年生活,她为信念重新出发,《沙井村的变迁》被顺义档案局收录,《沙井村纪事》平直易懂说村史。她曾获全国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奖,她就是史庆芬。

    信念驱动  近20年积累实现成书梦

    “1996年开始,我就有了念头,想写一本书来记录沙井村的变迁。”40年的沙井村基层村干部经历,让史庆芬骨子里的热情很容易带动到身边人。不仅热情,在和她的交流中,记者发现史庆芬还有一种不服老的“劲头”。“只要有信念,什么事都能办到。”史庆芬告诉记者,在从事村干部工作的时候,她接触了很多来沙井村村史馆的人,在此过程中,她对村子变迁的感触非常大,那时她就留心将这些资料留存下来。

    在多年的资料积累后,史庆芬于2011年动笔,随后《沙井村的变迁》、《沙井村纪事》相继出版,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精彩的沙井村。

    现在沙井村已经搬迁了,但是因为有了史庆芬这位记录者,沙井村历史被完整保留下来,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。

    花甲之年 为学用电脑熬夜至凌晨

    “真正开始写书的时候,也遇到了很多困难。”史庆芬向记者讲述了在撰写《沙井村的变迁》遇到的“磨人事”,这其中有三件事让她记忆犹新。

    一是电脑难学。“我自制了一张电脑打字表,有时候学习电脑能熬到凌晨两三点钟。”2011年,史庆芬开始撰写《沙井村的变迁》。手写书稿存在进度慢、修改难等问题,史庆芬决定学习使用电脑。当时,史庆芬已是花甲之年,岁数大了,很多拼音记不住。为此,她自制了电脑打字表,上面用中文读音记录英文字母,从零开始学习,有不懂之处就请教儿女,甚至有时为了学习能熬夜至凌晨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三个月后,史庆芬“出师”了。

    二是资料难收。1996年,史庆芬开始了首本书《沙井村的变迁》的收集资料工作。收集资料的工作庞大而繁杂,史庆芬为了拍摄一张1986年出土于沙井村的汉代文物“双马陶”,曾先后7次出入顺义文物管理所。除了文物管理所外,顺义档案局也是史庆芬经常出入的地方。因为是“常客”,史庆芬与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已熟识。

    三是人物难寻。“为了写这本书大概找了六七十人,感谢好多人的帮助。”为了寻找沙井村第一任村妇联主任,史庆芬多方寻觅,等联系到后,才发现人已经去世了。为了解第一任妇联主任的真实情况,史庆芬通过很多关系找到了妇联主任的儿子,通过其子了解当时的情况。这样寻人的故事,在成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。

    全力以赴  既写书也在筹备诗集

    “家人对我很支持,我的爱人为了支持我写书,经常刷碗,帮忙收拾屋子。”史庆芬第一本书《沙井村的变迁》编写自2011年,2013年完成。第二本书《沙井村纪事》2014年开始,当年完成。两本书总耗时三年时间。在此期间,史庆芬的爱人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她,包办家务,让史庆芬安心创作。两个女儿也帮忙联系出版商,做电脑表格,一家人都为史庆芬的写书工作出力不少。除了已经出版的两本书外,史庆芬的诗集也在筹备中。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这句话在史庆芬身上得到完美诠释。 

    文并摄/实习记者 李晓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