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sjs01:北青社区报石景山
上一版  下一版
  
sjs01:北青社区报石景山
 
上一版  下一版
电子版首页 > 第sjs01版:北青社区报石景山

模式口大街改造一新 青砖灰瓦民居 骆驼石凳、石碾子、古井台……

驼铃古道 整洁回归

2018年08月09日 星期四 社区报
摄影/杨京伟

    近日,曾经的“驼铃古道”——模式口大街中段及南小街改造完工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们和各路特意来此参观的游客。走在宽敞平坦的路面上,放眼道路两侧是极富特色的青砖灰瓦的民居,骆驼石凳、石碾子、古井台等老物件被精心布置成民俗景观,让大家不禁感叹,濒临衰败的“京西古道”又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
    繁华京西古商路被低端业态取代

    模式口位于石景山区中部,东与琅山村为邻,西至磨石口隘口。此地原名磨石口,因盛产磨石而得名。民国时取其谐音将磨石口改为模式口,意取“为诸村之模式”。

    模式口东临帝京,西通塞外,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,来往的商旅驼队曾穿梭于此,拓开了京西经济繁荣之路。据说,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便是从这里牵着骆驼走出去的。

    然而,近些年,随着城市化发展,模式口村的历史文化形态被各类低端业态和违建取代。大量外来人员聚集于此,导致人口激增,各类私搭乱建现象严重,破坏了古街原有的风貌,临街房屋基本都被改为商铺,导致占道经营现象突出。本就狭窄的主街道路上,车辆乱停乱放是常态,而周边两个大型农副产品市场更是加剧了交通拥堵和环境的脏乱差。

    疏解整治 重现“京西古道”风貌

    为重现京西古道的繁华,提高居民生活品质,2014年石景山区启动实施模式口大街修缮整治项目。针对当时人口拥挤、占道经营、私搭乱建、环境脏乱、交通拥堵、基础设施落后种种问题,从文物修缮、街区整治、市政改造、文化传承等方面发力,重现“京西古道”风貌。

    据石景山官方资料显示,2015年,模式口两个大型农贸市场被疏解,新建6800平方米的停车场,将模式口大街改建成为步行街,杜绝行人、车辆混行的情况。

    2017年,模式口改造首个试点工程——南小街段修缮完毕,两侧房屋恢复清末民国风格,建设统一的地下管廊,道路上的各类线路、管道全部入地,基础设施全面提升。

    根据居民最喜欢的老照片修复院落

    此外,为传承与发展模式口传统文化,通过现场调研、居民座谈,结合模式口历史情况,依托风貌较好的院子,模式口文保区在文创活动设计方面,利用19处区文委院落以及5处传统院落形成7处博物馆、5处传统手工艺展销、5处传统文化表演、5处特色商品零售、7处特色餐饮。

    模式口文保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些风貌较好的院落是从居民手中趸租而来,再由专业公司对房屋进行修缮改造。在修缮过程中借鉴了居民提供的老房子的老照片,“居民会向我们提供各自房屋以前保留下来的老照片,选出他们自己认为最漂亮、最喜欢的样子,我们再根据照片的样子对院落外立面进行修复,并且做到修旧如旧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
    虽然各个院落的外观并不是完全相同,但为了统一风格,其外立面还是进行了统一规划,以发展符合定位的产业,“都是青砖灰瓦的古建筑风格。”

    公开征集老物件  将打造博物馆群

    工作人员表示,为了留住模式口村的历史记忆,去年启动了老物件征集活动,搜集与模式口村历史文化有关、具有模式口特色的老照片、老物件等。据悉,目前已经收集各类老物件40多件,并在“民俗”展览室内亮相。

    还有部分收集的老物件被巧妙地改造、利用,变身为模式口大街上的装饰物,比如一辆牛车就被装点为花车,从道路下面挖出的条石被打造成有骆驼元素的石凳,以及居民们淘汰的铁煤炉被堆放在一起,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景观。漫步在模式口大街上,可谓一步一景,石碾子、老马车、古井台……均是就地取材,这也成为模式口大街景观建设的主要手段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在模式口文保区,还将建设一批以模式口四合院博物馆、法海寺数字博物馆、承恩寺燕京八绝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博物馆群。“将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格局在模式口现有院落里进行原景重现,以展示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。”工作人员表示。

    作为西山文化发展带核心组成部分,模式口大街的保护不仅仅是修缮改造、架空线入地,还要在保护古街风貌的基础上,挖掘和展示其民俗文化内涵,通过建设一批民俗博物馆群,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京西民俗文化,使之成为一张能够展示石景山乃至全市历史文化的金名片。

    文/记者 胡晓宁

    供图/石泰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