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sjs02:聚焦
上一版  下一版
  
sjs02:聚焦
 
上一版  下一版
电子版首页 > 第sjs02版:聚焦

2020保障 增强 提升 建设智慧宜居石景山

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社区报

   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: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新发展理念,紧紧抓住“两大机遇”,牢牢把握“三区定位”,以服务保障冬奥筹办为统领,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重点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要务,以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着力点,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,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,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、实现“一枝独秀”,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。

   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%左右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.2%左右,市场总消费增长5.4%左右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8%以内,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PM2.5年均浓度下降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。

    服务首都发展大局 着力增强中心城区功能

    高站位谋划区域发展。有序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下空间、“四道”融合等专项规划编制。

    高标准服务保障冬奥筹办。高标准建成冬奥中医药国际保障中心并投入试运营,完善无障碍、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,将冬奥元素融入公共空间。举办高规格活动和赛事,用好冬博会、京交会等平台,打造冬奥精品旅游文化线路。深化冬奥社区建设,推动冬奥文化和冰雪体育“四进”活动。新建3块体育活动场地、5公里健身步道,区体育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工,推动社会单位体育设施开放共享。

    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。促进基础设施、景观风貌、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紧密衔接。推动新首钢地区土地开发、市政设施、环境建设纳入全区整体规划,促进产业、资本、技术、人才全方位“城园”融合发展。

    高水平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。加大“三道五区”“六张名片”等重点项目支撑力度。推进模式口文保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,实现法海寺壁画数字活化展示。建成承恩寺燕京八绝博物馆,打造田义墓石刻文物园,实施石景山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和八大处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,西部文体中心实现开工。新增实体书店90家。

    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牵引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

    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。推动创城与城市建设、精细化管理、改善民生等工作紧密结合。

    扎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加快推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(新址)等项目建设。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%。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000人。推进朝阳医院西院区改扩建等项目。加快北辛安、衙门口棚改进度,基本完成广宁村项目征收,推动铸造村一区共有产权房建设,实现开工各类保障性、政策性住房3259套,竣工1784套。完成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一期工程,加快儿童福利院和社会救助站建设。开展国家级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,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0%以上。

    优化提升接诉即办工作。着力办好群众的身边事。坚持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。

   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。

   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。加强石景山“老街坊”品牌体系建设。深化平安石景山建设。持续深化“双拥”共建工作。

    做好精准扶贫和对口协作工作。谋划实施产业扶贫、民生保障、特色农业等项目,巩固拓展莫旗、宁城、称多、顺平脱贫摘帽成果。加强与昌平区和湖北省竹山县对口协作工作。

    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 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

    健全完善高精尖产业体系。强化现代金融业主导地位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。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,促进郎园Park、北重科技文创园、1919京西影视文创园等项目建设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。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,推动中海环宇荟、苹果园大悦城建设,推进当代鼎城等商圈升级改造,打造古城步行街等示范街区。

    扎实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。进一步优化提升银河商务区、京西商务中心,推动京燕周边升级改造。推动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主园区基本建成。发挥中关村石景山园创新引领作用。加快文创园建设,利用老工业厂房、腾退市场等空间资源,打造文创科技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。加强侨梦苑品牌建设。

    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。提高人均产出、地均产出,提升楼宇资源的内涵品质和经济效益。

    加大力度招优引强。完善“2+N”政策体系,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功能区,通过企业示范带动产业和园区发展。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。加强税源建设。

   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。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。擦亮“石景山服务”品牌。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。落实北京市新一轮“放管服”改革任务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。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    深化改革创新 着力增强转型发展动力

    纵深推进吹哨报到改革。加快建设文明街道、活力街道、宜居街道、平安街道。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,拓宽议事厅、恳谈会等参与渠道,推动吹哨报到向社区延伸,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
    加强养老服务体制改革。推出养老体制改革2.0版,发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效能,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,推进适老化改造,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、信息化、社会化。推进医康养护结合工作,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。

    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。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,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效能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,扎实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。

    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任务。聚焦科技、文化等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把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,着力推出一批小切口、见效快的探索创新,取得一批立得住、叫得响的改革成果。

    加强城市综合治理 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质

    深入推进“疏整促”工作。巩固“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”成果,完成18项专项整治任务,深化7项疏解整治措施,确保石景山区常住人口控制在55.3万人以内。精准使用疏解腾退空间资源,开展10项提升工程,实施“留白增绿” 15.79公顷,推进八角街道腾退空间再利用等6个公共空间改造项目,实施16个社区治理专项工程,新建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功能网点60个,连锁化率提高到55%。

    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。全年安排1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26个重大项目。积极推进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、轨道交通M11线西段、S1线金苹区间建设和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,加快建设高井规划一路、北辛安路南段、锅炉厂南路东段、刘娘府东街北段等城市主干路,推动苹果园、新首钢和西黄村、北辛安、衙门口等重点区域市政道路建设。有序推进石景山水厂、鲁谷和北重供热厂、苹果园等3个110kV输变电工程。推动刘娘府综合改造、北辛安、衙门口等项目土地入市交易。

    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。实施4个重点区域和30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做好架空线入地工作,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热管线改造,开展5项交通疏堵工程,新增5000个停车位,建设“B+R”换乘系统、电子围栏,统筹推进全区慢行系统建设。落实“门前三包”责任,充分发挥街巷长、小巷管家作用,加大对占道经营等痼疾顽症执法力度,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。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,推动源头减量、强制分类、资源化利用、社会化参与。完善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,推进“城市大脑”建设,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。

    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。建设麻峪、衙门口、炮山等城市森林公园。新建绿地155.7公顷、绿道14公里,打造“三季有彩、四季常绿”的宜居城区。加强永定河综合治理,实施永定河左岸景观提升、永引渠两侧森林带建设等7项水务工程。深化大气污染防治“一微克”行动,推动PM2.5年均浓度、三年滑动平均浓度继续下降。深化河长制,严格水生态环境执法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。

    加强治理体系建设 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

   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。

   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。

    切实强化担当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