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cy08:深度
上一版
cy08:深度
 
上一版
电子版首页 > 第cy08版:深度

国家文创实验区晒出五年成绩单

3.48万家文化企业、59家文化产业园区落户,引领全国文创新发展

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社区报
通惠河畔
北汽双井
莱锦
华膳园
齿轮场
郎园
竞园

    9月6日,《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五年发展成果》正式发布,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(以下简称“国家文创实验区”)挂牌五年以来,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,围绕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、政策环境、市场体系、金融服务、人才培养、发展模式等方面,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,为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“实验区经验”,形成了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的“实验区模式”。

    先行先试

    文化政策“引导力”不断完善升级

    激发活力的政策体系,是文化产业良性运行的关键。近年来,通过上级政策先行先试、相关政策借鉴平移、产业政策集成创新等方式,国家文创实验区构建起较为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。出台实施“政策50条”,同时注重撬动社会资本、金融资本杠杆作用,合力发展文化产业,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氛围,不断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,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    近年来,累计支持620个企业(项目),支持金额约3.2亿元,撬动社会资本超150亿元,“产业政策+市场资金”联动效应显著。实施“蜂鸟计划”助飞行动,三批共认定743家“蜂鸟企业”,不断叠加政策红利,从信用融资、资金奖励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对“蜂鸟企业”专门支持,引导政策覆盖企业的起步、成长、壮大乃至上市阶段,为区域文化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以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为着力点,探索形成了“政策引领、改革创新、企业培育、高效服务、多方联动”现代文化产业促进体系,在支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做出了有效探索。

    腾笼换鸟

    文化城市“共生力”加快复制推广

    作为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,朝阳区积极探索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更新新模式,近年来,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、传统商业设施升级、有形市场腾退转型、农村集体产业选择高精尖4种方式,截至目前,国家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创园区,总建筑规模381.4万平方米,其中郎园、莱锦、懋隆等文创园区,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“腾笼换鸟”品牌园区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深挖文化富矿,腾笼换鸟、转型发展,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,形成了“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”,在首都疏解功能谋发展上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。

    引“金融活水”灌溉,助力产业升级

    文化金融“融合力”不断实现突破

    着眼于文化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慢问题,国家文创实验区经过不断的探索,建设形成了“依托两大载体、提供两个支撑、形成两个闭环、满足两类需求”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,逐步构建起多层次、多渠道、宽领域的文化金融服务创新体系,积极助力文化金融“北京模式”创新发展。

    2016年8月,率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,打造“信用评级、快捷担保、见保即贷、贴息贴保”信用融资服务闭环,四年来,累计为朝阳区748家文化企业提供了贷款融资149.34亿元。2018年6月,建成全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,形成“创业孵化、风险投资、投贷联动、上市培育、政策支持”的股权融资服务闭环,通过放大社会资本、金融杠杆撬动作用,推动“政策+金融”产业促进机制发挥效力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上始终坚持“搭建体系、务求实效”两手抓两手硬,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,扎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,在“促融资、降成本、短周期”上取得突出成效,在首都文化、金融资源优势融合转化为新发展优势上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
    插上“科技翅膀”

    文化科技“内生力”促进动能转换

    国家文创实验区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,深入实施“文化+”战略,促进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,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、数字内容、电竞游戏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。2019年,朝阳区共有442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,文化企业占比11%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努力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,为科技发展提供最鲜活的文化内核,不断在更广范围、更深程度、更高层次上推动文化科技融合,为实现文化建设作为首都发展重要引擎和增长极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坚持“开放共赢”

    区域发展“协同力”不断加强

    国家文创实验区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五年间,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机构,2017年牵头发起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,2018年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,2019年牵头发起成立国际文化产业园区联盟,形成联动京津冀、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协同发展机制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始终保持“试验田”本色定位,加强跨区域、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经验共享,在首都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辐射引领上提供了有效借鉴。

    精准服务

    营商环境“保障力”更加精细化

    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,国家文创实验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积极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手段,整合各类专业资源,建成了版权交易、法律顾问、政策服务等公共平台,为文化企业提供精准服务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培育自主创新创业沃土。通过建立对企业常态化的“服务包”制度,为重点文化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“服务包”。

    五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,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,各项指标不断攀升。企业数量方面,目前,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.48万家,五年间新增1.88万家,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;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方面,国家文创实验区现有59家文化产业园区,五年间新增园区39家,主要是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的转型利用,“腾笼换鸟”成果丰硕;上市企业方面,区域内现有上市挂牌企业52家,五年间新增48家。2019年,国家文创实验区111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270.4亿元,占朝阳区文化产业收入的47%,约占北京市10%,区域内汇聚了集奥聚合等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,掌阅科技、宣亚国际等52家上市挂牌企业,得到APP、太合音乐等5家文化类独角兽企业,以及万达文化等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,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92家,国家文创实验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。

    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带动下,截至目前,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6.8万家,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,占全市的38%,注册企业数、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。2019年,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703亿元。目前,在朝阳区汇聚了76家上市(挂牌)文化企业,聚集了阿里文娱等253家文化企业总部,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127家,掌阅科技、华韵尚德等16家企业和10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-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,分别占全市的40%和56%,成为全国文化品牌企业总部基地。

    下一步,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结合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,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,深入落实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,按照朝阳区“文化、国际化、大尺度绿化”主攻方向和要求,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,始终以奋发有为的干劲全力加快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,打造国家文创实验区新优势,带动区域文化影响力、竞争力、创新力进一步提升,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,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探索经验、做出示范。

    文/记者  许迪

    供图/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