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网首页 | 新闻 | 娱乐 | 体育 | 时尚 | 财经 | 青年 | 军事 | 社会 | 旅游 |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dx04:面孔
上一版  下一版
  
dx04:面孔
 
上一版  下一版
电子版首页 > 第dx04版:面孔
下一篇

在大兴从事珂罗版临制技术的匠人

古画名作的克隆者

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社区报

    珂罗版临制技术是复制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的古代书法、绘画作品的一项技术,常常会由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从事书画复制工作,为历史文物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。该技术1860年起源于德国,后传入日本,清光绪年间传到中国。

    技术高超 逼真还原

    李东方今年62岁,老北京人,是一位女性珂罗版制作者。20多年前,她用珂罗版复制吴作人的一幅作品,她和对方开了个玩笑,把复制品和真品混在一起,吴作人老先生始终无法分辨哪一个是自己原作,哪一个是复制品。

    所谓珂罗版,是一种复制印刷技术,著名文物鉴定家、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评价:“珂罗版临制技术对古代书画无疑是一种延长寿命的特殊手段。”这一技术即因为高度逼真而为人称道,也因复杂细致而精通者寥寥。

    20世纪六七十年代,那时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倡导复兴珂罗版技术,在周总理关心下,现在的北京印刷学院在当时设立了珂罗版专业,李东方也是由此接触到了珂罗版。

    珂罗版共分为四道工序制作,即照相、修版、晒版、印刷。通过熟练技师的制作,可以完美复制原作。珂罗版一张版印刷数量有限,仅有几百张,加之纯手工制作,珂罗版显得稀少又珍贵。

    从敦煌到大兴 让古画获得“新生”

    1974年,从印刷学院毕业后的李东方进入故宫博物院,从事书画珂罗版复制工作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李东方从报纸上看到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访问莫高窟的新闻,她很快就发现了珂罗版更大的用武之地,复制那些即将消亡的壁画。

    1984年夏天,她来到了2000余公里外的敦煌,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珂罗版之梦。1986年,她辞掉了故宫的工作,全身投入自己的事业之中。李东方在敦煌的珂罗版制作花费数十万元,让这座艺术宝库的很多画作获得了新生。

    据李东方老师介绍,现在真正能称得上掌握这一技术的全国不到200人,而工作在一线的也只有二三十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李东方愈发觉得独木难支,一个人干终究不能穷尽所有作品。而珂罗版显然应该服务更多的宝贵作品,产生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文保价值。就这样,李东方和朋友们于2011年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成立了一家名叫“东方宝笈”的公司,她和几十位徒弟日复一日揣摩复制品与原作的每一个细节。

    选择就会坚持 只为喜欢

    如今,李东方每天要奔波三十公里从南池子来到大兴。公司里的徒弟们,山东、河北的都有,大多有一定的绘画功底。

    七年来,鼎盛时期公司有四十余人,现在只有不到一半。最年轻的史师傅也已经有32岁,是大兴本地人,负责印制工序。来这家公司之前,史师傅也做过珂罗版。“这里要求严格得多。”史师傅和他的师傅核对印刷颜色效果的间隙向记者说道。

    史师傅虽然在这里干了四五年,但还是属于徒弟角色,手把手教他的是窦师傅,作为一名女师傅,已经干了七八年。窦师傅的叔叔也在这家公司,负责珂罗版的绘制工作。窦女士需要做的就是核对出最细微的颜色差异,而她的叔叔则需要一笔笔在底板上勾勒出原作品的每一个细节。记者问及老窦师傅绘制一件作品需要多长时间,老窦师傅说:“不一定,这个画出来要去核对,差一点就要再画。直到完成为止。”

    因为工序一致,全程需要手工完成,工作枯燥,要求又高,很多工人干几年就走了。这里还是北京印刷学院珂罗版实习基地,“但是没有一个大学生留下来,可能是觉得无聊吧。”李东方老师如是说。淘宝上以珂罗版命名的商品非常多,贵则数万,便宜的几十块就能买到手。但珂罗版可贵之处就在于“像”,而这需要耐心、眼力、技术,同是珂罗版,心态、技术不同,所呈现的作品就会有差异。

    把技术做到极致就成了艺术。这群工人身份的艺术家,工资虽然不高,只有几千元,因为喜欢选择了坚持。从业14年的刘师傅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,记者问他是否后悔选择这一行,他说:“没什么后悔的,喜欢这个。”

    李老师并不担心后继无人,她说:“从公司成立到现在,能留下来的都做得很好,因为喜欢,大家就会一直做下去。”

    文并摄/实习记者 刘润蛟